【湘潭日报】告别“焚烧顽疾” 守护“城区蓝天”——看书院路街道如何破解晓塘中路菜地环境问题
2025-08-25 09:00:1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湘潭日报 | 编辑:周冠成 |         

本报记者 廖艳霞 通讯员 刘玉欢

“过去焚烧乌烟瘴气,现在违规棚子拆了,统一建了工具房,还围了竹篱笆,菜地干净又整洁,村民很少焚烧了。”日前,岳塘区书院路街道晓塘中路菜地旁,附近村民说起菜地的变化,难掩喜悦之情。

自2月起,书院路街道直面晓塘中路菜地治理难题,跳出“被动应对”的传统模式,以“超前谋划+综合施策”为核心,通过系统治理与精细管理双管齐下,至8月已实现露天焚烧现象根本性好转,成功为种植主体复杂、历史问题突出的城郊接合部菜地,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禁烧治理路径。

晓塘中路菜地面积约80亩,曾是区域环境治理的“硬骨头”:一方面,历史遗留问题交织,种植主体多元——既有31户原合作社股民,也有24户外来居民,人员管理难度大;另一方面,菜地基础设施薄弱,部分居民环保意识不足,露天焚烧秸秆、垃圾的行为反复出现,不仅污染空气、破坏土壤,更埋下火灾隐患,周边居民怨声载道。

为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,书院路街道打出“超前部署、精准宣教、立体巡查、源头治理”组合拳,构建全链条禁烧治理闭环,彻底破解“焚烧顽疾”。

超前部署“定责任”,下好禁烧“先手棋”。街道摒弃“临时突击”的传统思路,于年初召开禁燃禁烧专题会议,科学研判全年防控形势,制定详实的年度禁烧工作计划,精准锁定6至10月焚烧高发期等重点时段。同时,将禁烧责任逐级细化分解至具体部门、社区及个人,搭建“人人肩上有担子,个个身上有责任”的网格化责任体系,确保工作落地无死角。

精准宣教“转思想”,筑牢禁烧“思想线”。街道创新宣传方式,通过无人机航拍精确划定菜地范围,联合葩金合作社锁定15个村民组原种植户信息,确保宣传“不漏一人”。依托葩金合作社组织召开原村民种植户专题会议,深入剖析焚烧危害、解读政策法规及违规后果;联合党员、环保志愿者开展“田间课堂”微讲座,在日常巡查中面对面发放资料、通俗化解读法规,着重强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》相关要求,推动群众从“要我禁”向“我要禁”转变,筑牢“不敢烧、不能烧”的法律底线。

立体巡查“织密网”,实现监管“全覆盖”。为确保监管无盲区,街道构建“立体式”巡查体系。一方面,制定科学方案,将日常巡查与重点时段高强度巡查结合,组建以专职人员、专班队伍为核心,党员、志愿者、公益性岗位人员为补充的多元化巡查力量;另一方面,建立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网格化巡查机制,焚烧高发期及傍晚等重点时段,要求巡查人员每小时反馈情况,发现火点第一时间扑灭,对焚烧行为现场制止并开展警示教育,形成有效震慑。

源头治理“解难题”,做到疏堵“两结合”。街道坚持“疏堵并重”,从源头消除焚烧诱因。在“堵”的方面,联合城管部门拆除菜地内61处违规棚点、6处旱厕,消除卫生死角与火灾隐患;搭建16处标准化工具房,安装竹篱笆围挡明确管理边界,改善菜地面貌。在“疏”的方面,定期排查零散秸秆堆放点,要求种植户将秸秆归集至指定地点,由街道统一及时清运处置,彻底解决菜农“秸秆无处去”的难题。

责编:周冠成

来源:湘潭日报

岳塘要闻
视频精选
精选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